金刚经讲录

(尊重正教分第十二)

 

道源法师讲述

基隆市海会寺能仁佛学院

 

尊重正教分第十二

 

戊二、取劣况胜(分二)

己一、随说尚胜

 

复次,须菩提!随说是经,乃至四句偈等,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皆应供养,如佛塔庙。

 

佛再进一步的说:须菩提呀!如果你能随缘随处读诵、解说金刚经,甚至于解说金刚经里头的一小段经文,就算是四句偈等,不管你是僧、俗、凡、圣,随著你解说读诵金刚经的地方,一切的天龙八部,人天鬼神,都应该恭敬礼拜,就像对著佛塔佛庙那样的虔诚供养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讲经说法就是代佛宣扬佛法。经是记载佛法的,法是佛亲口所宣的,因此见法即是见佛,所以说:‘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’对‘随说是经’的人或处所,‘皆应供养’,就像供养佛塔佛庙一样。‘当知此处’的‘此处’是指著受持金刚经之处,以及为他人解说金刚经之处。心印疏上对‘随说是经’以四种义理来解释:第一、随说之人,第二、随说之义,第三、随说之经,第四、随说之处。第一、随说之人,讲经说法一定要有发心的人,不管是僧俗凡圣都可以发心讲经说法。僧是出家人,俗是在家人,凡是凡夫,圣是圣人。换句话说,就是不管你是出家人也好,在家人也好,凡夫也好,成道的圣人也好,只要你能发心去读诵、受持为他人解说金刚经,这个功德都是无量无边的。第二、随说之义,只要你能依著金刚经的正确法义来解说,不管你所显的是事相或理性,经义的广狭深浅,或解说修行次第的义理,只要你不违背金刚经的正确佛法去为他人解说,功德是无量无边的。第三、随说之经,不定章句的前后,你说一章也好,说一句也好,或者你解说前面的一段也好,你解说后面的一段也好,只要是金刚经,不规定是那一章一句,你能解说,功德将是无量无边。第四、随说之处,讲经说法得有个处所才能成就,这个处所,不拘限在山林,就是在城市都可以,你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。

 

前面第十一分是赞叹受持、读诵为他人解说金刚经的这个人所得的福德。第十二分是赞叹说经之处。‘当知此处’是指受持金刚经的处所。‘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,皆应供养’。其实,‘一切世间’是包括了三界六道的众生,这里为什么只说了三善道即‘天、人、阿修罗,皆应供养’?为什么三恶道的众生不来供养呢?因为三恶道的众生,他要不是不懂得供养,就是因为没有时间来供养。这又怎么说呢?因畜生道的众生,他束缚在愚痴之苦里面,你这个地方在讲经说法,他根本不知道你在作什么,他又怎会来供养呢?饿鬼道与地狱道的众生,他正受著炽然的无间痛苦,而没有停息,根本空不出时间来供养,所以这里没有举出三恶道的众生来供养。

 

佛教所说的供养是以什么来供养呢?有十种供养,即香、花、灯、涂、果、茶、食、宝、珠、衣物等供养。供养可以随力随分,随你所能做得到的范围内,拿来供养,但是这供养要发出虔诚的恭敬心,这样福报就会很大,才有殊胜无上的意义。为什么供养佛塔佛庙要发出那样的虔诚恭敬心呢?因为塔是供佛舍利子的地方,庙是供养佛像的地方。这里有一点常识大家应该要知道,就是在印度有庙就有塔,塔庙是不分的,塔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名词。佛教传到了中国,塔是塔,庙是庙就分开了。

 

中国汉明帝请印度的两位高僧,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尊者到中国来,佛教的经典也跟著这两位尊者由印度传入中国。这两位尊者初到中国时,就请他们住在‘鸿卢寺’。当时的‘鸿卢寺’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外交部,那时中国还没有寺庙,因为聘请两位高僧住在那里,于是外交部就搬迁,让给这两位高僧住。这两位尊者就在鸿卢寺,开始翻译佛经,如四十二章经就是在这里翻译出来,佛法也就从这时起,才开始深入普遍于中国。佛门经典,最初传到中国,是由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尊者,用白马驮经,并将佛的舍利和佛的画像,带到当时的中国首都洛阳。为了纪念这两位尊者与白马驮经这殊胜的因缘,就把鸿卢寺改名为‘白马寺’用以纪念佛经是用白马驮运来的。现在我们中国的塔庙都叫寺,但是在印度国内,他并不叫寺,他叫做塔庙。庙本来就是佛门的名字,看金刚经上所记载‘如佛塔庙’就能证明这一点,因此作为一个佛弟子,见到了佛塔佛庙,都应生起恭敬心,虔诚礼拜。这一段经文,佛陀告诉我们,如果有讲说金刚经的地方,或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地方,我们也要去恭敬供养,就好像供养佛塔佛庙一样。

 

己二、何况尽持

 

何况有人,尽能受持,读诵。须菩提!当知是人,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

 

何况有人,能够受持、读诵全部的金刚经。‘受’是受其文,‘持’是持其义。领纳于心叫‘受’,忆念不忘叫‘持’。‘受’与‘持’都是受持其义。对著本子念叫‘读诵’,不看本子,把经文背诵到心里面去,朗诵于口,叫‘诵经’。我们早上起来作早课叫‘课诵’,不叫课读,因为这都是背在心里,而诵出口的。‘须菩提!当知是人,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’再叫一声当机者,‘当知其人’,你应当知道这个尽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。‘成就’二字就是圆满具足,无欠无缺,这叫‘成就’。成就‘最上’之法,也就是已亲证了如来的法身,成就了法身之法。那么法身之法又是什么法呢?他就是无漏无为法,此法离名绝相,再无一法能加之其上,所以叫‘最上’。法身是无漏无为法,无法替他取名,也不能指出他是什么相,他本身是离名绝相的,但是为了要让众生知道,给他取个‘法身’这个名字,实际上,这个名字也是勉强安上的。法身是绝相离名的无相之身,一切世出世法,无法高于其上,故叫做‘最上之法’。‘第一’二字是讲报身之法,心印疏解释他叫做‘万德庄严’,有无量的相好,为众圣中尊,可堪称为第一。这个报身佛的身,是由万种功德所庄严出来的,有无量数的相好。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。登了初地的菩萨就是圣人,二地三地乃至八地九地,乃至等觉都叫圣人。这些地上菩萨都叫众圣,佛在众圣之中称为独尊,没有人能超过佛,所以才称为‘第一之法’。‘希有’是指化身之法,又叫随类现身,希奇少有,所以叫做‘希有之法’。这个应化身,他在天上说法就现天人之身,在人间说法,就现人身。佛在人间应化身所现的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的相,是转轮圣王的相。转轮圣王是人间第一有福德相的人,但是还是个人相。释迦佛到天上说法,如地藏经是在忉利天说的,这时佛所现的相好,绝不只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而已,这是他按天上的人而现的佛相。如果应化身要去度六道的众生,他就示现六道众生的相去度他们,他可以神通自在的,随类现身去度化一切众生,所以说他为‘希有之法’。合足来说佛的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之法,通通圆满具足成就了,就称为‘最上第一希有之法’。谁能成就呢?就是尽能受持、读诵全部金刚经的人,这有包括为他人如法解说金刚经的人,是这个人所成就的。

 

再看经文,‘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即为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’倘若这个地方有金刚经在,这个‘所在之处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,无论是在讲堂、佛殿,凡是有放著金刚经的地方,就应该恭敬供养。为什么呢?因为‘经典所在之处’就是三宝所在之处。要知道经典就是法宝,‘即为有佛’。这怎说呢?因经典能传达佛法,法是佛之慧命法身,为佛金口所宣;研读经典就等于佛在当面为你说法,因此经典就是佛的法身舍利一样,所以说‘即为有佛’,就如同佛宝一样。‘若尊重弟子’,‘若’字,作‘及’字解。‘尊重弟子’,即如来之可尊可重之弟子,指一切贤圣僧,也就是僧宝。因此有金刚经所在之处,具有三宝备足,就可知道此处之殊胜,到此将戊二、‘取劣况胜’一科讲完。

 

返回[般若文海]首页 | [繁体版]



 
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 Copyrights reserved